年轻人成平台国货食品消费主力
年轻人成平台国货食品消费主力,新一代消费者对于国货食品更加信任,90后消费者偏爱国货食品,对国货产品的喜爱也更加务实、理性。年轻人成平台国货食品消费主力。
年轻人成平台国货食品消费主力1
抖音电商发布《 2022 国货食品饮料消费洞察报告》,报告显示,平台国货食品饮料消费持续升温,销量同比上涨547%。
报告显示,平台消费者对国货食品的接受度更高,更愿意通过直播了解产品,国货食品直播场次同比上升105%,直播用户观看次数上升217%。
同时,平台国货食品消费呈现年轻化、休闲化的特点, 90 后消费者更偏爱国货食品。平台国货食品消费者中, 18 岁- 40 岁消费者占比75%,80、 90 后成为主力消费群体。在该品类消费中,女性消费者占比70%,男性消费者占比30%。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消费者在注重健康化的同时,也会选择方便食品和轻食简餐类食品,平台方便速食、冷藏食品订单量居前。同时,平台轻食简餐类国货品牌同比增长1700%。
在城市消费力上,报告披露,一二线城市“领跑”国货食品消费力。数据显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天津成为平台国货食品消费力城市排名前十位。
抖音强调,平台将持续加大对国货食品品牌的扶持力度,落地多项品牌扶持措施。如抖音电商食品行业推出“国货大牌日”等扶持活动,设立大牌国货榜单等措施,联动国货大牌商家开设国货专场等,通过直播、短视频、互动道具等多种形式,将优质国货展示在消费者眼前。
年轻人成平台国货食品消费主力2
央广网北京4月11日消息(记者郭彦伟)4月11日,抖音电商发布《2022国货食品饮料消费洞察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平台国货食品饮料消费持续升温,销量同比上涨547%。
兴趣电商为国货食品消费提供了群体基础。抖音平台中超6亿日活用户,也为国货市场注入庞大的消费群体。报告显示,平台消费者对国货食品的接受度更高,国货食品直播场次同比上升105%,直播用户观看次数上升217%。
90后消费者偏爱国货食品
平台国货食品消费者中,18岁-40岁消费者占比75%,80、90后成为主力消费群体。新一代消费者对于国货更加信任,90后消费者偏爱国货食品,对国货产品的喜爱也更加务实、理性。
平台国货食品消费中,女性消费者占比70%,男性消费者占比30%,女性消费者关注健康饮食,低糖、低脂、滋补类食品受女性消费者青睐。
一二线城市“领跑”国货食品消费力
报告披露,一二线城市“领跑”国货食品消费力。数据显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天津成为平台国货食品消费力城市排名前十位。
报告显示,休闲零食、乳制品占据食品销售榜单前十,三只松鼠、伊利、认养一头牛、蜀中桃子姐、百草味等国货食品品牌销量持续增长。此外,平台轻食简餐类国货品牌同比增长1700%。
兴趣电商助力地方食品品牌“出圈”
报告显示,在年货节期间,平台国货品牌销量同比增长258%,国货品牌自播的观看和互动点赞、评论数量达1.2亿次,国产食品品牌销量同比增长266%。
在兴趣电商助力下,地方国货食品品牌“出圈”,受到消费者喜爱。如四川钵钵鸡、湖南米粉、广西螺蛳粉、福建地瓜干、云南冰糖橙等商品受到各地消费者认可。
报告指出,抖音电商持续加大对国货食品品牌的扶持力度,落地多项品牌扶持措施。通过直播、短视频、互动道具等多种形式,将优质国货展示在消费者眼前。抖音电商还注重提升售后保障服务,制定商家服务考核规范,提升商家售后服务能力。如建立价格保护机制,上线“安心购”等消费者权益产品,通过一系列政策,助推国货食品消费。
年轻人成平台国货食品消费主力3
中国的粮食安全担忧助推了临期食品市场发展,2025年时该行业的价值将达60亿美元在中国,年轻消费者对购买临期食品的兴趣越来越大,该行业的蓬勃发展可能有助于解决中国的粮食浪费问题。
市场分析机构艾媒咨询上周发布的一份报告称,预计该行业的市场规模将从2021年的318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25年的401亿元人民币(约合63亿美元)。
临期食品指的是即将到达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它们通常以较大折扣低价出售,吸引了渴望增加储蓄的年轻消费者的注意。预计该行业在2025年前将保持6%的年增长率。
(销售渠道的)创新也促进了临期食品市场增长,从超市、便利店销售到网上平台销售,还催生了专门销售临期食品的商业模式。
“因为进口零食太贵了,一些人会在它们快过保质期时再购买,价格会更便宜。”一名微博用户写道。
去年,中国进入临期食品市场的企业激增,新登记的企业数量从2020年的12家增加到2021年的68家。
拥有众多粉丝的`医生刘加勇(音)分享了一段选购临期食品的视频,并称这些食品对健康无害,它们还没有过保质期,且价格更便宜,(消费它们)有助于保护环境。
疫情期间,更多的消费者选择网上购物,占整体销售额的30%以上,这为临期食品进入网上市场提供了一个机会。在某网购平台上,商家销售接近保质期的薯片、方便面、糖果和巧克力,价格不到通常零售价的一半。
根据中国科学院2015年的一份报告,中国每年损失或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6%,其中约一半是在供应链的零售端或者消费端被浪费的。
中国为此发起了“光盘行动”应对粮食浪费问题。餐馆被要求向消费者提供打包剩菜的外卖盒,提供小份量饭菜。去年4月通过的法律禁止社交媒体平台传播“吃播秀”和“大胃王”视频,制作或传播大吃大喝视频的博主和相关平台可能面临高额罚款。
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中等收入群体是最常见的临期食品消费者,他们通常会购买零食、面包、糕点和乳制品。在这类消费者中,半数以上的人每月都会购买临期食品,近80%的人愿意向其他人推荐临期食品。
艾媒咨询的报告补充说,67.8%的中国消费者最关心食品安全,50%的消费者关心食品标签信息是否准确。
临期食品商店也首次在北京和其他一线城市出现,商品价格比普通超市要便宜得多。这些商店很快就受到了当地消费者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