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000字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000字,都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不仅仅是一个学习课题,读书能够升华一个人的思想,阅读能够滋润我们干枯的心灵,一起来看看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000字的优秀范文。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000字1
看完了,总觉得有股气憋在心中,难以抒发。
这就是悲剧的力量吧?
一直不喜欢悲剧,这次破例看了这本以悲出名的小说。真的很震撼,我舍不得书中的人物,我茫然若失。
这本小说以父亲韩子奇和女儿新月的生活为主线,两条主线穿插其中。让人看得那么真实。
有时候,我真的很想直接进入到那个年代,和主角对话。
一开始,我是冲着穆斯林看的。从小到大,我对少数民族总有着深厚的感情,总有着那么一份好奇。可是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就开始觉得穆斯林只是一个背景,一个大前提。真正的故事是韩子奇三代的沉浮。
前半段关于描写北京大学的生活的,让我心生向往。那时候的北大,真的很吸引人。如果,早几年我看到这本书,或者会对北大产生强烈的情感,或者会激发我的斗志考取北大。回来。这一部分,很清新,将一个大一新生,与一个刚为人师的老师的感情描写的很细腻。那种爱,但有不懂得爱,懵懂,好奇的感觉如跃纸上。我甚至可以感受到那种纯洁无暇的感情。
新月的母亲,准确的说是后母。从一开始她对新月的态度我就大概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我不喜欢这个人物,这个悍妇似的女人。虽然是生活使得她变成一个这样的女人。但是,她不应该这样子对待自己的亲人。逼走儿子的爱人,害死自己的女儿。有时候,我真的很想给她几巴掌。
新月的死,让我很震撼。虽然一开始就知道她会死,担我仍然无法接受。这种感觉,无疑是像是自己的亲人过世。我真的无法想象一个这么美丽聪明的女孩就这样,才活了20年,才初尝了爱情,就无常了。她应该得到更多的,她母亲的错,不应该报应在她的身上。她是多么好的一个女孩啊!我真的很舍不得这样一个人。
书中还有另外一个人物,便是楚老师。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一个深爱新月的人。他的才气让我折服,或许,所有的女孩子都会和我有一样的感觉吧?新月的死,对他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他还没来得及疼爱这个女孩,还没来得及为她做事情,她就走了,永远的离开了自己。
新月的父亲,也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一个爱玉如命的人,一个屈服于老婆,不敢追求自己真爱的人。他的日子过得苦,苦到我这个旁观者都替他难受。
书中基本每一个人物都是悲剧的,真正意义上的悲剧。这些悲剧,或是因为自己造成,或是因为他人而造成。他们永远都无法摆脱一个结局,便是无常。
人是世间的匆匆过客,躯体是灵魂临时的依附之所,或者只是短暂的一瞬,死后才能永生。
很厚的一本书,拿在手上,感觉沉甸甸的。很厚的一段情,读完之后,心里沉甸甸的。
我不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只是觉得很乱,总有一股什么东西在我的心里。久久不能离去。这就是这本书的力量吧!
拥有生命,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请珍惜生命吧!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000字2
合上书扉,我不由地长呼了一口气,闭上眼,那一个个鲜明的人物,一段段优美精致的语句,一幕幕动人心弦的画面在脑海中闪现。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了信仰和坚持,读到了爱情的唯美,读到了宗教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于是沉溺于那波澜壮阔的情节中不能自拔的我,不由提笔一抒满胸的“欲罢不能”。
“珍重生命,只要你还呼吸,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将你打败!除非,你选择了自我放弃或是自我毁灭……”是的,这就是一种信仰和坚持。梁亦清明知做《郑和航海图》是件要命的活却只因郑和是个回回而答应了下来,这是对自己身为回回的信仰和坚持;为了宝船,他三年来苦苦追求,只为有朝一日完成,那水凳子上专注的身影是对自己手艺、对玉的坚持;对于弟子所说想撇开汇远斋,跟洋人直接做买卖大动肝火,是对信义的坚持;而韩子奇一身钟爱玉,为了玉远离家乡前往英国,为了玉摔下楼梯生病住院,那痴迷摩挲玉的神态是对自己事业的信仰和坚持;人这一生,总要有些信仰与坚持,才能不迷茫,不徘徊,不被万千世界的姹紫嫣红所迷惑而误入歧途。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说:“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这也是一种信仰一种坚持,而在文中有这么几句对白——“楚老师,鲁迅为什么要写《起死》?”“也许,他要唤醒沉睡的人生……”“庄子为什么要给五百年前的骷髅‘起死’?”“也许,是要他重新生活一次。人生虽然艰难,生命毕竟可贵。庄子认为人生应该像鹃鹏展翅,扶摇而上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这也教会了我去追求并坚守自己的信仰与坚持。
“暮色悄悄地降临了墓地,婆挲树影渐渐和大地融合在一起,满目雄浑的黛色,满园温馨的清香。西南天际,一弯新月升起来了,虚虚的,淡淡的,朦朦胧胧,若有若无……淡淡的月光下,幽幽的树影旁,响起了轻柔徐缓的小提琴声,如泣如诉,如梦如烟。琴弓亲吻着琴弦,述说着一个流传在世界的东方、家喻户晓的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冰玉在琴声中久久地位立,她的心被琴声征服了,揉碎了,像点点泪珠,在这片土地上洒落。天上,新月朦胧;地上,琴声缥缈;天地之间,久久地回荡着这琴声,如清泉淙淙,如絮语呢喃,如春蚕吐丝,如孤雁盘旋……”这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那爱情的纯真与美好深深打动了我。李清照的那首词: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美贯穿了整个故事……老实说,对于楚雁潮与新月的互为知己,互通心灵,我真心羡慕不已。所以,对于两人因宗教而不能相爱,因命运而生死两隔,我久久不能释怀。如果可以,我希望天下有情人能终成眷属。
至于宗教与发展之间的矛盾,韩子奇代表回族的第一代革命者,没有完全的抛弃伊斯兰传统,但是他的伊斯兰传统已经有了动摇,在临终时他半信半疑地念着“清真言”去世。而女儿新月在临终时则义无返顾地呼唤着她所爱的老师“楚燕潮”的名字去世,韩新月代表着回族的新一代革命者,已经完全地抛弃了伊斯兰传统,义无返顾地走向她的理想。这正是作者的希望——新一代的回族正在抛弃伊斯兰 教的束缚,回民族的希望正在前方。我不由想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对于宗教我们是不是也该用积极的心态去调整呢?最后用陈克礼烈士的话与所有热爱伊斯兰的兄弟姊妹共勉:使命太艰巨了,力量太微弱了,微弱得像大戈壁里的驼铃,我们必须跨过敬爱的逝者……
鲁迅说,能欣赏悲剧美的人,才能从精神上站立起来。也许你正在经历着艰难的选择,也许你看不清前方的路,也许你对梦想和爱情有着诸多的迷茫,那我推荐你看看这本书,在他们的坚持中给自己力量。
本来写完了就想放blog里低水平自娱自乐完了,后来觉(jiao三声)着不贴出来给绿友看看也挺冤的,万一要有人有共鸣啥的呢……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阳光进来,视线从电脑屏幕前移开,感觉不到视线中是临近黄昏时的那种“窗外”。一个下午的阅读让一部名著的最后几章印于又一个平常读者的心中。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000字3
读一本书,改变一个人。
今天终于把《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看完了,我怀着极其复杂难以捉摸的情绪,开始写这篇读后感。
从学校里接到涛哥阅读任务的时候,我并未在意,单纯这个题目也未深究,等到读到一半的时候,哦!才感觉到了葬礼-死亡的气息。主人公新月那甜美的笑容和脱俗的气质深深地攫住了我的心。我就想如果我会画画该有多好,把她那种超凡的微笑画出来,可是我又不忍,无奈,任何画笔都难以描摹新月那种美,还有那淡淡地忧郁。
一代人,一家人,一个时代,两个民族。
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天星,韩新月,这个穆斯林家庭;奇珍斋,“博雅”宅,燕大校园,这几个地方是主人公魂牵梦绕割舍不断的根基。哦,对了,还有楚雁潮,这个谈吐儒雅,细心热烈的年轻助教。
一个人的生命难道如此脆弱吗?为什么灾难要一次又一次降临在这个纯洁美丽的`十八岁女孩身上?为什么要让亲人离散,白发人送黑发人?韩子奇悲伤,韩太太悲伤,楚老师悲伤,悲伤的不应该仅仅是他们,还有那个时代!
白手起家的小奇子,为了报恩,与师傅之女梁君璧结合,共同撑起了摇摇欲坠的家。但是,什么是爱情一直在韩子奇的心中打了一个问号。他只知道报恩报怨,从未体会过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直到梁冰玉病重时的那一刻,当两双手相握,两颗心紧贴时,已到中年的已经有了妻室子嗣的韩子奇和正在青春热血的梁冰玉相爱了,这是一次不畏世俗的相爱,并且新月诞生,成为他们爱情的结晶,也是他们爱情的牺牲品!
可怜的新月两岁便离开了生母,可爱的新月无忧无虑地成长,成长为老师眼中的得意门生,爸爸眼中的掌上明珠,得到了好姐妹陈淑彦所认为的“幸福”。要强的她没有填写第二志愿,直接考入了燕大,当然,也是她的“小姨”曾经就读的学校。她在二十七斋有了好姐妹,她在备斋有了亲爱的老师,爸爸是国家干部,哥哥是工厂工人,虽然不是非常富裕,但是在别人眼中也是相当perfect了。
而最perfect的新月却是一个最最最弱势的人,把光辉集中在一个最柔弱最容易摧毁的人身上,可能也是一种手段吧!她清纯可爱,我看来是那种不施粉黛便能使周围的人神清气爽的女孩儿,楚老师谈吐文雅,而又积极上进,他表面的文静衬托的是内心的刚强与炽热,他热爱诗人拜伦,尊敬导师重视执教,又不放弃自己额外的翻译梦想。
鲁迅的《铸剑》开始翻译的时候,新月刚跨入燕大,是何等的活泼可爱健康,而当故事新编中最后一篇《起死》结束的时候,新月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早早的告别了这个世界,这个令她留恋又使她心生畏惧的世界,走时带着生母不曾见面的遗憾和对爱情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