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矛盾的危害

时间:2024-02-28 11:59:30
亲子矛盾的危害

亲子矛盾的危害

亲子矛盾的危害,家庭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家长和孩子之间亲子关系的相处是非常重要的,亲子关系不良,出现矛盾是非常容易导致一些危害出现的,下面为大家分享亲子矛盾的危害。

  亲子矛盾的危害1

1、孩子缺少对家人和社会的信任

幼儿园的孩子上学哭,是因为1-3岁时家里人给的安全感不够,家里的安全感足够孩子自然会对社会产生安全感和好奇心,会主动走入和适应社会,这时的社会主要是幼儿园和孩子放学后玩的地方。

夫妻关系不好,孩子会觉得TA生活在一个不安全的世界,生活和生存的动力不够,容易自暴自弃,放任自己。

2、孩子得不到正确的教育

孩子不听话、逆反是因为孩子不相信父母,与父母有冲突和怀疑,孩子就不会听从父母的教育,当孩子离开了父母的教育,孩子很容易学坏,染上很多不好的习惯和脾气。在学校里面自然成了问题儿童,孩子自然与老师的关系就和与父母的关系差不多。很多孩子犯错误都是父母的教育无效导致。青春期容易产生早恋和网瘾。这一类孩子是青少年犯罪的主力军。

3、孩子的人际能力弱

父母与孩子沟通时也是在示范如何与人沟通,也就是说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方式就是在教育孩子沟通的方式,父母对孩子批评责骂讽刺威胁,孩子也会学会用批评责骂讽刺威胁TA身边的人。人际关系是成功最核心的因素,人际关系差的人几乎很难获得快乐和成功。

  亲子矛盾的危害2

1、损害亲子间的关系

溢出假说认为:父母之间的消极情绪有很大概率会迁移到亲子关系中,这会损害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

父母经常性发生冲突,就会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双方的矛盾上,在这种消极的家庭氛围中,子女的愿望和需求常常会被忽略,甚至在情绪愤怒的时候,父母会迁怒子女,当他们莫名奇妙的挨了骂,挨了打,往往就会陷入自我的怀疑,然后和父母之间逐渐疏远,降低对父母的信任感和亲密感。

2、利于增长青少年的不良表现

首先,会助长青少年的暴力行为。

家庭生活是除了学校环境外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一部分,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给他们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而父母在冲突中所表现出的辱骂、殴打等行为都可能让孩子觉得,这就是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一旦有了这种思想,在面对生活中的相似场景时,就会表现出类似的暴力行为。

其次,引发青少年的自残行为。

家庭是青少年生长过程中的避风港,孩子有了委屈,也有了伤心之事,一般情况下都会在家庭中得到安慰。

但父母的高频率冲突往往破坏了这一份美好,孩子往往会感觉没有安全感,有时甚至认为父母争吵是因为自己,尤其在青少年时期,激素分泌旺盛,情绪调节能力容易受到干扰,很容易因为无法独自承受压力而出现一些极端的行为,最直接的做法就是自残行为。

最后,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

孩子不能和家人保持亲密和睦的关系,内心的孤独和痛苦就无法排解,为了缓解这种消极情绪,便很容易沉迷于网络世界,希望可以在虚拟世界中通过玩游戏来填补内心的缺失,寻求快乐和专注。

3、不利于孩子的性格发展

孩子的性格养成和家庭氛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尤其是青少年时期,是其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父母总是出现矛盾,一直争吵,就会让孩子明显的观察到自己家庭和其他家庭之间的差距,从而感到自卑和敏感。

在这种缺乏安全感的环境中,孩子也经常会变得内向、胆怯,所以不太敢表达自我,不愿意不顾一切的去探索。

父母应该有意识的尽量减少在孩子面前产生冲突,尤其是当孩子已经发展成青少年了,当实在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发生争吵后,也应该立刻向孩子解释原因,并且最好做出相应的安抚。

孩子的心思很单纯,所以合理的沟通,适当的关爱,就会赢得孩子的全部正向反馈,所以为了孩子的未来发展,父母要避免之间的暴力争端哦!

  亲子矛盾的危害3

五种亲子关系会害苦孩子

溺爱型任性自私不礼貌

阳阳是家里的“小皇帝”,从生下来起一家人都围着他转。家里人想尽办法让他高兴,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归他一人享用,玩具、衣服要什么买什么。有一次,阳阳看上的电动玩具当时没有买,他便坐在地上又哭又闹,委屈得不得了!

像阳阳这样的孩子在中国并不少见,根据山东省中山心理治疗与咨询研究中心的统计,在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家庭中,溺爱型家庭占到70%—80%。

溺爱型家庭里,家长过度宠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无条件接受,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即使孩子做错了,也要为其争辩。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四个老人,两个父母共爱一个孩子,溺爱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有人形象的称为“四二一”综合征。

但是,这样的孩子习惯高人一等、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形成任性自私、不懂礼貌、缺乏同情心等不良的性格特征。在人际交往中,他们缺乏责任感、不懂得关心别人,难以交到朋友,逐渐孤僻离群,遇到不满容易导致攻击报复等反社会行为。

针对溺爱的孩子,家长首先立即停止溺爱,建立正常的家庭规则;其次,家庭里是非对错要分清,不能盲从孩子的行为;再次,教导和鼓励孩子用平等的心态和他人交往。

干涉型缺乏主见难独立

贝贝从小到大,除了学习,什么事都不用管。吃什么穿什么,和谁玩儿,都是爸爸妈妈说了算。现在,上初三了,父母担心他上网、早恋,每天都接送,出去玩一会儿就打个电话问问。贝贝觉得自己就是个“电动娃娃”,有苦没处说。

干涉型家庭是另一种常见的不良亲子关系,占30%—40%。家长出于一种保护的态度对待孩子,为了使孩子变得更好而细心照顾,尽量给予帮助和嘱咐。有的家长甚至对孩子的学习、健康、前途等过分担忧。

但是,由于过分保护,孩子的社会适应性差,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由于习惯依赖父母,他们做事没有主见,犹豫不决。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困难容易灰心沮丧,甚至焦虑不安。此外,这样的孩子到青春期容易出现对抗行为,对父母和老师的要求故意反着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对此,第一,在日常生活中要给予孩子信任,让孩子有机会为自己负责。可以让孩子适当吃点苦。第二,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特点,家长要逐渐放手,不断调整亲子关系,制定适合孩子情况的发展目标。第三,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人财产”,要懂得尊重孩子,让孩子有做决定的机会。

期待型胆小畏缩少自信

小楠从小就听到妈妈在耳边说“你是妈妈的希望,一定要努力学习,考上名牌大学弥补妈妈的遗憾”、“妈妈一辈子的心愿就寄托在你身上”……现在,一到大考的时候,小楠就特别紧张,担心自己考不好,甚至睡不着觉,眼前老是出现妈妈期待的眼神。

中国父母往往对孩子以支配的方式进行教育,称为期待型亲子关系。这样的父母对孩子虽有爱,但常以严厉、顽固、强迫的态度或禁止、命令的方式来监督孩子;或者把自己的夙愿、希望投射在孩子身上,忽视子女的能力与性格,希望孩子完全遵从父母的要求和标准去做。

用过高的期望要求和监督孩子,孩子容易变得敏感,性格胆小畏缩,缺乏自信,独立性差,做事缺乏主动性,不善与人交往。他们情绪不稳定、易自卑,严重时甚至出现抑郁症状。

针对这样的家庭,第一,家长不要以大人的尺度去衡量孩子,用成人的眼光给孩子制定目标;第二,不要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心愿的法宝,让孩子自己决定人生;第三,不要使用下命令的方法教育,而要用沟通、引导的方法和孩子交流。

矛盾型逆反焦虑易强迫

乐乐爱爸爸也爱妈妈,但他有时候觉得左右为难。为他报什么培训班,爸爸妈妈已经吵了好几次了。爸爸说考80分去游乐园,妈妈偏说考90分去才游乐园。该听谁的好?

矛盾型的家庭,常表现为对孩子的管教态度缺乏一致性,同一行为有时斥责、禁止,有时却宽恕、勉励。父母管教态度不一致也是矛盾的一种表现,例如父亲严厉,而母亲放纵,父亲斥责子女时,母亲却来阻止。

大多数的中国家庭中,母亲负担更多的教养孩子的责任,对细节更为关注,对孩子的要求也更严格;父亲则相对宽松。因此,多数孩子抱怨“妈妈很烦,太唠叨”,产生逆反心理。但是,长期的不一致态度,孩子无所适从,做事难以决定,时间长了出现焦虑情绪,甚至强迫症状。

对此,首先,父母双方都要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统一教育目标和计划,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保持一致;其次,对孩子的表扬与批评要有一贯性,不能自相矛盾;最后,不要将家庭的纷争、摩擦、矛盾迁移到孩子身上。

忽视型消极冷漠爱自闭

小欣二年级的时候爸爸妈妈离婚了,她跟着爸爸一起生活。小欣的眼里,爸爸每天都忙着工作、应酬、赚钱,几乎没和她说过一句心里话,这让小欣变得孤独敏感。

在此次国际会议上,瑞典的心理学家公布了一项最新研究,研究者通过对239名孩子进行长达15年的跟踪调查发现,离婚对孩子可能产生巨大的负面心理影响。在单亲家庭里,很容易出现忽视型亲子关系。这主要表现为家长感情冷漠,与孩子很少沟通,对孩子的成长不闻不问。此外,忽视还可能表现为对孩子体罚、虐待、威胁等。

这种家庭只养不教,容易导致孩子性格冷漠消极、孤独自闭,人际关系敏感,难以交上朋友。对家庭和社会产生敌对心理,甚至受到不良社会团伙的引诱,成为问题儿童或青少年。

针对这种家庭,首先家长要把和孩子的沟通交流纳入日程,利用吃饭时间、睡前时间和孩子聊聊学校的事,谈谈自己的见闻;其次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特长,尽可能抽时间参加孩子的集体活动;再次,家长要正视自己的心理状态,必要时咨询心理或精神科医生。

《亲子矛盾的危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